-
【2022年济南招商】济南高新区一季度财政收入开门红 多项指标居全市首位
济南高新区一季度财政收入开门红 多项指标居全市首位 济南高新区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48.1 亿元,同比增长 15.4%,其中税收收入 44.6 亿元,增长 15.3%,税收比重达 92.6%,收入增幅、税收增量等四项指标居全市第一,实现首季 “开门红”。 收入增长得益于精准的税源管理和企业服务。高新区建立 “重点企业台账”,对纳税前 100 强企业实施 “一企一策” 跟踪服务,协调解决用工、融资等问题 300 余件。例如,为某半导体企业协调人才公寓 200 套,保障企业扩产需求,该企业一季度纳税增长 40%。同时,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税费超 2 亿元,新增市场主体 1800 家,同比增长 25%。 在产业支撑方面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贡献显著。高新区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18%,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72%。某生物医药企业因创新药上市,营收增长 50%,纳税增加 1.2 亿元。金融产业也保持强劲,齐鲁银行、恒丰银行等总部机构税收增长 12%,占全区税收比重提升至 15%。 济南高新区财政部门表示,下一步将加强与税务、投促等部门联动,建立税源动态监测模型,重点培育瞪羚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,计划年内新增纳税超亿元企业 5 家,确保全年财政收入增长 12% 以上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。
2022-04-15
-
【2022年济南招商】济南新增 3 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人才集聚效应突显
济南新增 3 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人才集聚效应突显 山东省人社厅公布新一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名单,山东新升实业、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、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等 3 家济南单位入选,至此全市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达 51 家,在站博士后 263 人,设站规模和人才数量居全省前列。 济南积极推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备案制,鼓励企业先备案、后招才,降低设站门槛。例如,山东新升实业通过备案制快速设立基地,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团队,开展矿山智能装备研发,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,年产值增长 20%。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基地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新材料,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碳纤维桥梁加固技术研究,已应用于济青高速改造项目,节省工期 15%。 在人才服务方面,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搭建博士后招聘专栏,2022 年一季度发布需求信息 120 条,促成 30 名博士进站。同时,提高博士后资助标准,对新进站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 10 万元生活补贴,出站留济工作的再给予 20 万元奖励,2021 年累计发放补贴 5652.1 万元,留济率达 65%。 济南市人社部门负责人表示,博士后平台已成为产学研融合的重要纽带,下一步将重点在空天信息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增设基地,计划 2025 年总数突破 80 家,在站博士后超 500 人,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 “强磁场”。
2022-04-15
-
【2022年槐荫区招商】槐荫区谋划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 巩固消费支柱地位
槐荫区谋划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 巩固消费支柱地位 汽车行业是济南市槐荫区的消费支柱,2021 年全区限上汽车类零售额达 262.9 亿元,占限上零售额的 81.8%。今年,槐荫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,谋划打造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,构建 “生产 — 销售 — 服务” 全链条生态。 经十西路沿线现有汽车品牌 4S 店 68 家,涵盖奔驰、宝马、特斯拉等高端品牌,年销售车辆超 10 万辆。槐荫区将整合现有资源,规划 “一核两翼” 布局:“一核” 为山东国际会展中心,打造汽车展贸核心,计划年举办车展 5 场以上,吸引客流超百万人次;“东翼” 依托美里湖片区,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,引进比亚迪、蔚来等企业的充换电设备生产项目;“西翼” 在济南西站周边布局二手车交易市场和汽车后服务产业,引入智能检测、改装升级等业态。 为优化产业生态,槐荫区提升 “槐荫快易办” 政务服务品牌,实现汽车企业设立、变更等事项 “一窗通办”,平均审批时间压缩至 1 小时。同时,推动 “一院四馆”(山东省肿瘤医院、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等)配套建设,吸引汽车医疗、康养出行等跨界项目,打造 “汽车 + 健康” 消费场景。 槐荫区商务局负责人表示,产业带建成后,预计年汽车零售额突破 300 亿元,带动就业超 2 万人。下一步,将出台购车补贴、充电桩建设扶持等政策,鼓励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、以旧换新等活动,巩固济南西部汽车消费中心地位。
2022-04-15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